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真教育的根源與目的


    “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你要認識上帝。”

   我們對於教育所存的觀念過於低狹,實有擴大範圍和提高目的之需要。真教育不僅在研究某種規定的課程,亦不僅在為目前生活從事準備,而是有關全人生活,包 括其可能生存的全部時期;是靈、智、體各方面能力諧和的發展,預備學者得在此世以服務為樂,且在來世得因更大的服務而獲得更高的福樂。

  《聖經》曾指明一位無窮之主為這種教育的根源說:“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他裡面藏著。”(西2:3) “他有謀略和知識。”(伯12:13)

   世上也曾擁有許多偉大的教師,他們都是大智博學的人,其言論曾啟導思想,開拓廣袤的知識園地;這班人也曾被尊為人類的先導與恩人;但有一位卻超乎他們之 上。我們盡可以追溯世上教師的門系,直到人類初有記錄之時;但那“光”仍在他們之先。太陽系的月亮和眾星因反射太陽之光而發光; 照樣,世上一般大思想家,就其所教授的真理而言,亦無非反射那“公義的日頭”之光線而已。每一思想的結晶,每一智慧的煥發,都是從“世上的光”而來。

  現代的人很多論到“高等教育”的性質與重要。真正的高等教育乃是那位具“有智慧和能力”者所授予的;(伯12:13) “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箴2:6)

   認識上帝乃是一切真知識與實際發展的根源。我們無論是從身體、心智、或靈性哪一方面去觀察,除了被罪惡所損害的以外,無論什麼都顯明出這種知識。我們所 從事的各種研究,只要專誠以追求真理為目的,就能與那位在冥冥中貫乎萬有且在萬有之內運行的全智全能者相接觸。人的心智借此可與上帝的心智相交,有限者與 無限者相通。這種交通對於身、心、靈各方面所產生的影響,實是無法估計的。

  最高等的教育也是由這種交通而來。這原是上帝親定的發展方法。他給予人類的信息就是“你要認識上帝。”(伯22:21) 這幾個字所表述的方法,也是我們人類始祖教育中所採用的方法。亞當居於聖伊甸時,在盛年無罪之光榮中,上帝便是這樣教導他。

  我們必須考慮到人的本性和上帝造人的原旨,才能了解教育工作所包含的意義。我們也當考慮到人的情況因罪惡知識所起的變化,以及上帝為要仍然成全教育人類的光榮原旨而設的計劃。

  亞當在創造主的手中被造時,其身體,心智,與靈性各方面的本性,都與造他的主相似。“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創1:27)

創造主的旨意是要人生存愈久,就愈充分表顯這一形象-- 愈充分反映他的榮耀。他的一切天賦都有發展的可能,其才能與活力也宜與時俱增。供其運用的範圍極其廣泛,為其開闢的研究領域也極其光榮。宇宙間的一切奧秘 --“那知識全備者奇妙的作為,”(伯37: 16) 引起人去研究。他的最大特權就是能與造他的主當面傾心交談。假若他繼續效忠上帝,這一切便是永遠屬於他的。他必永遠繼續獲得知識的新寶藏,發現幸福的新泉 源,而且對於上帝的智慧、權能與仁愛,也必得到愈清愈明的觀念。他必愈久愈充分成全其被造的目的,愈完全反映創造主的榮耀。

   但這一切已經因違命而喪失了。神聖的形象已因罪而被損毀,幾乎消滅了。人的體力變弱,智力減低,屬靈的眼光也模糊了。從此他便成為必死的人了。雖然如 此,人類卻並未到絕望的地步。由於無窮的仁愛與慈憐,便產生了救贖的計劃,賜予人一種試驗期的生活。救贖的工作就是要在人類身上恢復創造主的形象,使之回 到被造時完全的地步,促進身、心、靈各方面的發展,以便實現創造他的神旨。這就是教育的目的,也就是人生的大目的。

   愛既是創造與救贖的基礎,也是真教育的基礎。這在上帝所賜作為人生指導的律法中已經明示過了。那第一且是最大的誡命,就是“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 意,愛主你的上帝。”(路10:27)盡心,盡力,盡意愛那位無窮全智的主,便是各能力的最高發展;也就是要在全人上--包括身、心、靈三方面--恢復上 帝的形象。

第二條誡 命也與第一相仿--“要愛人如己。”(太22:39) 愛的律法要人奉獻身,心,靈為上帝和同胞服務。這種服務不但能使我們造福他人,同時自己也蒙受極大的福惠。不自私乃一切真發展之本。借著無私的服務,我們 可以獲得各種才能的最高修煉;使我們得以愈益完全與神聖的性情有分。我們從此配進天國;因為我們已將天國接到自己心裡來了。

   上帝既是一切真知識的根源,這樣,我們就看出教育的第一目的,乃是要引導我們思想到上帝關於他自己的啟示。亞當夏娃因與上帝直接來往而獲得知識;又從他的 作為上認識他。一切受造之物在其原來的完美狀態上,都表述上帝的思想。在亞當夏娃看來,自然界充滿著神聖的智慧。但因犯罪的緣故,人就不能借直接與上帝來 往而認識他,也不能在他作為的大部分上認識他。地球既受了罪惡的污損,就只能模糊地反照造物主的榮耀。他的實物教訓固然未曾消滅;從他造化大作之每一頁 中,仍可看出他的手跡;自然也尚在表彰它的創造者,但這一切的顯示只是局部的,不全的。並且我們在這墮落的狀態中,能力薄弱,眼光有限,也不能予以正確的 解釋。因此我們需要上帝在他寫作中所賜關乎他自己的更充分的啟示。

  《聖經》乃是真理的完美標準,因此在教育上須予以最高的地位。我們要領受一種值得稱為教育的教育,就必須領受《聖經》所啟示的關於創造主上帝和救贖主基督的知識。

   每一按照上帝形象被造的人,均具有天賦的與造物主相似的能力--個性,思想和行動的能力。凡在這種能力有所發展的人,都是擔負重任,在事業上作領袖,且 能影響他人品格的人。真教育的任務就是要發展這種能力;要訓練青年作個有思想的人,不僅反映別人的思想而已。要引導學者不拘泥於學習人所講論著述的,乃要 注意真理的根源,在那範圍廣大的自然與啟示中從事研究。要使他們多默想那些關於職責與命運等的重要事實,則他們的思想必因之擴大而且加強。如此,則學校不 致教育出一般庸碌之輩,卻能造就深思力行的人,能制伏環境而不為環境所制的人,胸襟豁達,思想開明,而具有實行其所信之勇氣的人。

   這樣的教育不僅能供備心智的修養與身體的鍛煉;也能堅強人的品格,使人不致因私欲與屬世的野心而犧牲真理與正義。它堅固人的心志,使能防御罪惡。不但使 那熱烈的情緒不致成為一種破壞力,反而使人的每一動機和欲望都合乎正義的原理。人若注意上帝品德的完美,心意便可更新,靈性也得以按照上帝的形象而再造。

  有什麼教育能比此更高?有什麼能與它具有同等的價值呢?

   “智慧非用黃金可得,也不能平白銀為它的價值。
    俄斐金和貴重的紅瑪瑙,並藍寶石,不足與較量;
    黃金和玻璃不足與比較;精金的器皿不足與兌換;
    珊瑚、水晶都不足論。智慧的價值勝過珍珠。”(伯28:15-18)

   上帝對他兒女所有的理想,是比人類最高思想所能達到的更高。使人成聖--與上帝相似--乃是所要達到的目的。這就在學者面前,打開了一條繼續進步的途 徑。他有要完成的目的,要達到的標準,是包括一切善良,純潔,和高尚之事物在內的。他必在每一項真知識上,盡可能地得到充分迅速的進展。他所努力要達到的 目標,也必超過一切純出於自私及暫時之利益,有如天超過地一般。

   凡在教導青年認識上帝,以及陶鑄與他相似之品格的事上與上帝旨合作的人,乃是從事一種高貴的工作。當他醒悟而亟欲達到上帝之理想時,他所施的教育便有如 穹蒼之高,有似宇宙之大;是一種今生所不能完成而來生尚須繼續的教育;這種教育足使成功的學者獲得憑證,可從地上的預備學校升入更高的班級,也就是天上的 學校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