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華人教會歷史中的牧職訓練


        最 早期的華人傳道人都是由宣教士訓練的,像馬禮遜等的西教士需要中國人的助手,擔任傳譯的工作,教他們中文,伴隨他們周遊佈道,而宣教士也需要家居工人,最 後有一些助手歸信了基督教,有一些還成為了傳道人,例如梁發,他本來是一名印刷工人,後來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傳道人。第一批信徒中,只有很少的人是屬於士大 夫、官長、鄉紳的階級,大部分都接受很少教育,有一些人因著信仰而被家族驅逐,因此很多初信者都需要工作,而宣教士便多雇傭他們作為助手。席勝魔先生便是 其中一位首先歸主的中國儒家士大夫,他的傳記在華人信徒中十分流行,而他就是致力於傳揚福音。

        福 音派的宣教士戴德生來到中國傳揚福音,而當一些自由派的宣教士開始在中國創辦學校與大學時,特別是一八八零年間,戴德生抗拒這個潮流,繼續進行佈道性講 道。很多學院漸漸變成大學,在中國的基督教大學,如北京的燕京大學、廣州的暨南大學,都有附屬的神學院,這是與西方的傳統一脈相傳,例如普林斯頓神學院只 訓練出一小撮牧者,他們多數在教會組織擔任行政人員,只有很少牧會。

        二 十世紀三零年代,在宋尚節、王明道、計志文、倪柝聲的影響下,中國掀起了廣泛的復興,正如西方一樣,那些願意為主奉獻一切和廣傳福音的信徒,在中國成立了 聖經學院,這些學校提供了一種強烈的屬靈氣氛,強調禱告、聖潔、受苦和聖經內容。大陸易手後,許多這些學校都遷往臺灣與香港,例如伯特利神學院的五零、六 零年代校友今天都分佈在北美與東南亞事奉,建道神學院由廣西遷至香港長洲。

        當 基督教大宗派繼續在臺灣、香港與東南亞的華人中設立神學院,一種新的神學院在七零年代開始冒升,在一九七零年,戴紹曾成立了中華福音神學院的董事會,在那 年便收錄了第一批的學生,而教授團便是由西方宣教士與向當時尚未成立的中國神學研究院借來的講師組成,後來中神也在一九七五年于香港成立。這兩間學校代表 了神學教育的一種新趨向:不分宗派、福音派信仰,與華人教會緊密地聯繫,並且錄取大學畢業生。與此同時,聖經學院也開始提高他們的訓練,例如建道神學院與 播道神學院都開始招聘一些從西方神學院畢業的年輕講師,而兩間學院也先後開辦了教牧學碩士的課程。

        正當海外華人教會在過去三十五年中享受著發展神學院與聖經學院的自由,中國大陸的教會基本上是透過受苦與經驗來學習他們的神學,時至今日,南京金陵神學院已經重開,可是,很多家庭教會牧者仍會以《聖經》與他們的經驗來牧養他們那群主要以為福音受苦為標誌的信徒。

        近 年來第三世界的教會,特別是拉丁美洲,已經實驗了神學延伸課程。若果一個人被認為有事奉的恩賜與經驗,他可以在生活與工作的環境中接受訓練,而無需將他從 他的鄉村連根拔起,在神學院中接受三年的隔絕訓練。神學院會寄發一些特別設計的資料,而教授會每個月與一小組的同學會面,這種以地區作基地的訓練能夠保持 一個已經被認為有事奉果效的人繼續在他的本來處境中,這種方式已經被華人神學院所接納,但這些大多變成了一些平信徒的夜校課程,臺灣與香港的神學院都有提 供這些課程,而北美也有增加的趨勢。

        聖 經學院提供訓練給一些中學畢業生,神學研究院收錄一些大學畢業生和少數聖經學院畢業生。過去幾年,中神為了一些隻受過基本教育的基地徒發展了一種課程,名 為基層福音神學教育,是採用一些非正式的教育方法,提供神學訓練和督導事奉實習,以期望可以為一些工人階層中的教會機構提供領袖。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