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三方比較表(BT vs. CBT vs. PC)專門針對成癮問題

 

 

成癮問題三方比較表

面向

行為治療 (BT)

認知行為治療 (CBT)

教牧輔導 (PC)

核心假設

成癮是習得行為,由刺激反應模式與獎賞維持

成癮由錯誤思維與自動化信念驅動

成癮是人心空虛、錯誤依靠與罪的表現

問題來源

環境觸發 + 習慣強化

認知扭曲(如「我沒辦法控制」)

與上帝、人、自己關係的破裂;羞恥與罪感

主要方法

刺激控制(過濾軟體、環境改變)、行為契約、替代行為、正向獎勵

認知重建、自動思維記錄、行為實驗、衝動日記

禱告、經文輔導、罪與恩典教導、屬靈群體支持

短期目標

減少接觸誘因,打斷成癮行為

辨認並改寫扭曲想法,降低衝動

幫助當事人經歷赦免與接納,減輕羞恥

長期目標

建立新習慣,減少復發

更新思維模式,學會健康應對

在基督裡重建身分,活在自由中

優點

具體、操作性強,能快速減少行為發生

深入處理思想根源,應用廣泛,實證支持多

提供屬靈意義、盼望與群體支持,觸及心靈最深層

限制

只改變行為,未處理思想與心靈

偏理性,需當事人有自省能力

缺乏行為技巧,可能忽略心理學實證工具


整合應用範例(針對色情成癮)

  • BT:在電腦安裝過濾軟體,睡前避免獨處上網切斷成癮行為鏈。
  • CBT:記錄「反正我已經失敗了,不如繼續」這類思維改寫為「每一次拒絕都是進步」。
  • PC:透過小組責任同伴陪伴禱告,提醒「在基督裡我已被赦免,不必活在羞恥中」。

👉 三者結合
外在防線(BT × 思維更新(CBT × 屬靈根基(PC全人脫癮與生命轉化。


一句話總結

  • BT 幫助成癮者「不去做」。
  • CBT 幫助成癮者「學會怎麼想」。
  • PC 幫助成癮者「知道為何而改變、在誰裡得自由」。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