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主題:群體陪伴 — 被看見、被接納、彼此扶持、同行成長
總時長:每週 75 分鐘
🌟 帶領者注意事項
- 語氣要親近自然:避免太「上課」,要像朋友聊天。
- 多用問題引導:比直接講解更能引發青少年思考。
- 營造安全感:確保沒有批評或嘲笑的氛圍。
- 留白時間:青少年需要空間思考與表達,不要急著補充答案。
📌 第 1 週:被看見(God sees me)
流程
- 破冰(10 分)
- 活動:「眼神傳笑」
- 方法:大家圍成圈,彼此眼神接觸並傳遞笑容,若有人忍不住笑出來,就要再開始。
- 目的:體會「被看見」與「互相注意」。
- 關懷分享(5 分)
- 問題:「這週你有沒有覺得特別被誰注意或看見的時候?」
- 經文導讀(10 分)
- 詩篇 139:1–4;馬可福音 10:21
- 帶領者讀一次,再請組員輪流讀。
- 討論(15 分)
- 問題:
- 有沒有時候你覺得自己被忽略?
- 這段經文怎麼幫助你相信上帝看見你?
- 群體操練(15 分)
- 每人對右邊的人說一句:「我看見你在 ________ 上很棒。」
- 帶領技巧:幫助組員找具體例子(如「常常主動幫忙」、「總是帶笑容」)。
- 生活挑戰(5 分)
- 本週去「看見」一位平常被忽略的同學,對他說一句鼓勵。
- 禱告(5 分)
- 請兩人一組彼此代禱:「求上帝幫助我們看見自己,也看見別人。」
📌 第 2 週:被接納(God accepts me)
流程
- 破冰(10 分)
- 活動:「接納圈」
- 每人說一句:「如果你真的了解我,你會知道我 ________」
- 其他人只能回應:「我們接納你。」
- 經文導讀(10 分)
- 羅馬書 15:7;路加福音 15:20
- 討論(15 分)
- 問題:
- 你有沒有曾經害怕不被接納?
- 浪子回頭的父親如何讓你認識上帝的接納?
- 群體操練(15 分)
- 寫「接納卡片」給小組中一位組員,寫上欣賞他的特質。
- 生活挑戰(5 分)
- 嘗試在學校或家裡,對某人說一句「我欣賞你」。
- 禱告(5 分)
- 請大家一起禱告:「主啊,幫助我們像祢一樣接納彼此。」
📌 第 3 週:彼此扶持(We carry each other’s burdens)
流程
- 破冰(10 分)
- 活動:「二人三腳」或「背包挑戰」(兩人合作背著一本書走到終點)。
- 體會彼此扶持的重要。
- 經文導讀(10 分)
- 加拉太書 6:2;傳道書 4:9–10
- 討論(15 分)
- 問題:
- 你最近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地方?
- 上帝為什麼要我們彼此擔當重擔?
- 群體操練(15 分)
- 請每個人分享一件近期的壓力,組員給一句鼓勵或一起代禱。
- 生活挑戰(5 分)
- 本週主動幫助或安慰一位有需要的同學。
- 禱告(5 分)
- 兩三人一組,彼此禱告,求上帝賜下力量。
📌 第 4 週:同行成長(We grow together in Christ)
流程
- 破冰(10 分)
- 活動:「生命拼圖」
- 每人畫一塊拼圖片,寫上自己的優點或恩賜,拼成一幅完整圖案。
- 經文導讀(10 分)
- 以弗所書 4:15–16;希伯來書 10:24–25
- 討論(15 分)
- 問題:
- 你覺得自己能如何幫助小組一起成長?
- 為什麼信仰需要群體,而不是單打獨鬥?
- 群體操練(15 分)
- 每人分享一句:「我希望我們小組成為 ________ 的群體。」
- 生活挑戰(5 分)
- 訂下一個小組共同的行動(如敬拜帶領、探訪、服務)。
- 禱告(5 分)
- 全組牽手或圍圈,一起為小組未來的異象禱告。
✅ 手冊特色
- 主持稿清楚:每個環節都有步驟,帶領者不用擔心冷場。
- 時間分配彈性:每段約 5–15 分鐘,可依青少年狀況調整。
- 實際操練:每週有行動挑戰,把聚會延伸到日常生活。
- 強調群體感:從「被看見」到「同行成長」,建立持續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