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青少年牧養藍圖

  

一、關係(Relationship

  • 神學基礎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林前12:12–27),彼此互為肢體。青少年需要被看見與被接納。
  • 實踐方向
    1. 屬靈導師制度:安排屬靈父母/哥哥姊姊,定期關心、陪伴。
    2. 小組生活:不僅查經,也分享學校壓力、人際問題,彼此代禱。
    3. 跨世代交流:安排家庭聚餐、見證分享,避免只與同齡人圈子互動。

二、教導(Teaching

  • 神學基礎
    「少年人用什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詩119:9
    教導不只是知識傳遞,而是塑造屬靈生命。
  • 實踐方向
    1. 聖經生活化:討論校園、友誼、戀愛、壓力,從經文找出原則。
    2. 信仰承認:讓青少年公開表達信仰(如見證分享、洗禮或堅振課程)。
    3. 創意教學:透過戲劇、影音、討論、遊戲,讓學習互動且貼近他們的語言。

三、參與(Participation

  • 神學基礎
    教會是「被差遣的群體」(約20:21)。歸屬感來自於「一起同工」。
  • 實踐方向
    1. 崗位參與:敬拜團、影音、招待、社區服務,讓青少年不只是消費者。
    2. 短宣與行動:安排青年短宣或公益活動,讓他們在服事中經歷上帝。
    3. 決策參與:讓青少年代表參與部分事工規劃,給予責任感。

四、使命(Mission

  • 神學基礎
    教會是「被呼召並被差遣」的群體(太28:19–20)。青少年需要看見更大的異象。
  • 實踐方向
    1. 國度眼光:透過宣教故事、見證,幫助青少年認識教會的全球使命。
    2. 社會關懷:參與環保、慈善、公義運動,把信仰與社會連結。
    3. 職場異象:引導他們思考未來學業與職涯,如何成為上帝國的器皿。

藍圖總結

這份藍圖能用四個核心來規劃:

  • 關係被愛、被接納(家的感覺)
  • 教導被真理餵養(信仰扎根)
  • 參與被需要、被信任(一起服事)
  • 使命被差遣(看見更大呼召)

這樣,青少年不再只是「參加教會活動的人」,而是「在基督裡的門徒、肢體、同工與宣教士」。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