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日 星期三

家庭之基督化教育

 

基督化家庭乃是一個信仰與生活融合的「場所」之一。在這個場所內的基督徒,不只要篤信基督,遵行聖經和上帝的旨意,同時也要於其中實踐每個討上帝喜悅的行動。若將基督徒家庭比做是一棟建築物的鋼架,那麼鋼架上的所有建築物顯然就是基督化家庭的一切實質意義了。事實上,基督化家庭就是一個「被聖靈所充滿的家庭」。


    由聖經中至少可發現五個建立基督化家庭的目的︰


1.繁衍後代。(創世記九7)


2.完成上帝交托管理的產業——養育兒女的責任。(申命記六6-7;詩篇一二七3)


3.經驗上帝的慈愛,並彰顯他的榮耀。(以弗所書三16-21;約翰壹書四19)


4.闡述基督與教會的奧秘關係。(創世記二18;以弗所書五22-23)


5.發揮「光鹽作用」,並完成大使命。(馬太福音五13-16;二十八18-20)


    基督化家庭需要由教會與家庭共同合力推動和建造。教會有責任遵照聖經的教誨,將建立基督化家庭的概念、原則、意義和可行方法等,教導每位信徒及各人的家庭,這亦是基督托付教會的最基本使命之一。教會若不能用系統化的真理教導信徒,並延伸至每個家庭中,僅憑教會單方面的工作,終必歸於徒然。家庭必須伸出積極之手,主動地與教會結合,不時地提出實際的需要或困難,使教會發揮對其應有之協助。教會與家庭必須保持最密切的合作,好教每位信徒無論在教會或家庭,均能把握基督化生活的意義。


    基督化的教育不在於某個特定的時間或空間內的「正式」說教,基督化的教育是隨時可以實施的。教育的施與者必須懂得敏感地把握每一個「教育時機」,好教受教者經驗基督生命在其中(每個人和每個生活)所作的改變,並認知基督化教育的意義。


     雖然基督化教育之實踐精髓可於「隨機」、「隨處」和「殷勤」之中進行(申命記六4-9),而基督化教育仍然需要落實在有形的推動計劃中。



2022年5月16日 星期一

教會合一應注意之事項

      約定是積極的行為,而實踐約定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將肢體生活中有須嚴守之各事項提出,以提醒眾肢體在遵守約定的同時,亦能避免惡者的干擾和中傷。

1.不發射「友善的槍彈」


     所謂「友善的槍彈」最多發生在「愛心說誠實話」的情況中。我們要了解,當我們想要憑愛心說誠實話的時候,不應以個人的價值判斷作為說話的標準或取舍,乃要堅持「聖靈的主權、基督的智慧和上帝的時刻」作為我們說與不說,或說些什麼的價值判斷。出於個人的愛心或友善,亦有可能被魔鬼所擅長之「天使伎倆」所破壞(哥林多前書十一14),而弄得「兩敗俱傷」。「友善」是吸引人的,但也可能是毒藥外層的糖衣,我們得嚴防它的蒙蔽與傷害。我們必須在上帝的帶領和充足的智慧中,方能分辨什麼是該說的,什麼是不該說的;什麼時候該說或不該說;該說的就勇敢去說,不該說的則不宜開口。

2.不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有時基督徒自以為有愛心、有聰明,就單憑個人的「血氣」或「本事」去行事為人,自以為是上帝的意思或其所賦予之權柄,甚至還抱持著「非我不可」或「捨我其誰」的壯烈情懷。這種冒然「替天行道」的態度與行為,對個人和整個團體有可能造成極大的損失。我們要知道,是主掌管一切,而不是我能做什麼(約翰福音十五5),我們只不過是主手中的「器皿」。主若藉著我做了什麼,不過是出於他諸般的賞賜和憐憫,也不是「非我不可」;主亦能隨己意差派其他的人去做。保羅說︰「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豫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二10)。做上帝要我們做的,才真正叫做行在他的旨意中。

3.不逞個人的「英雄主義」


    任何人跋扈、專權、任性、或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皆會對整個肢體生活形成莫大的困擾。肢體生活是一個「連於元首基督」的生活,不是一個製造個人魅力的環境。教會是培育「僕人」的場所,而非培植「英雄」的地方。眾肢體乃是在基督裡「各按其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以弗所書四15-16)。英雄主義不僅會讓人忘記「謙卑」和「與上帝同行」的真理(彌迦書六8),更會製造教會的不安與分裂。耶穌基督才是教會真正的元帥和主角。


4.不可「醜化」(即「抹黑」)基督的肢體
     「醜化」或「抹黑」他人是那些妄自尊大的人最常使用的手段。事實上,論斷的口舌是傳播這項罪惡的主要工具,而人內心的惡念和私慾(諸如︰驕傲、嫉妒、苦毒、分爭、貪婪、自卑感等),更是滋長這項罪惡的根源和溫床。使徒雅各早就告誡我們說「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且滿了「害死人的毒氣」;基督徒不好一面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卻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上帝形像被造的人」(雅各書三5-12)


     沒有人喜歡將自己身體的任何部份加以污損或破壞。同樣的,既然教會眾人皆有連於元首的肢體關係,各人就當以對待自己身體一般的心情,去珍惜、親愛、並維護我們的屬靈肢體。保羅所強調的,也是去「美化」我們屬靈的肢體(哥林多前書十二23)。事實上,我們得先設法將那個會「說大話」的舌頭勒住(雅各書三5,才可能實踐美化肢體的教訓。


    聖經包括了消極和積極兩方面的肢體相待的真理。所謂消極是「不」的原則,而積極則為「要」的原則,二者皆為達成美好教會生活所當遵行的教訓。

*「不」的原則︰


a.肢體之間不可「分門別類」和「結黨」(哥林多前書十二25;腓立比書二3)。


b. 不得口吐「污穢的言語」(以弗所書四29)


c.不得與人同行「暗昧無益的事」,反而要「責備行這事的人」(以弗所書五11)。


d.不可「虧欠」弟兄(羅馬書十四8)


e.不可「叫弟兄跌倒」(羅馬書十四21)。

*「要」的原則︰


a.肢體之間各人要「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二    3)。


b.要「俯就卑微的人」(羅馬書十二16)。


c.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以弗所書四 29)。


d.要「求別人的益處」(哥林多前書十24)。


e.要「彼此接納」、「彼此順服」、「彼此推讓」、「彼此同心」、「彼此饒恕」、「彼此勸慰」、「彼此教導」、「彼此親熱」、「彼此和睦」、「彼此顧惜」、「彼此包容」、「彼此體恤」、「彼此相愛」等(羅馬書十二9-18,十五7;以弗所書五21;路加福音十七3-4 ;帖撒羅尼迦前書五11;歌羅西書三16-17;哥林多後書十二25,十三11;彼得前書三8;約翰一書四7)。


    事實上,傷害他人(主的肢體),即等於傷害自己,因我們是同連在一個身體的;保羅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就是這個意思(哥林多前書十二26)。

 

保羅甚至要我們以「不可少」(絕不放棄)和「越發給他加上體面」(無條件的愛)的態度,去對待那些人以為「軟弱」和「不體面」的肢體(哥林多前書十二22-25)。想要高抬自己而貶抑他人,亦是一種可怕的罪的試探,這個罪的陷阱對教會合一生活所造成的破壞,是難以彌補的。

5.不要成為「害群之馬」


     俗話說︰「一粒老鼠屎,弄壞一鍋粥」。

 

教會生活的不和諧不一定起自於很嚴重的問題,很小的事情或很小的是非皆可能傷害合一和相愛的關系。我們應當多作自省方可防堵各式「破口」的出現。
  個人危害群體的「小事情、小問題」真是不勝枚舉。最常見到的諸如︰搬是非、逞口舌、故意唱反調、不肯合作、耍性子、固執己見、喜怒無常、好挑剔、愛爭辯、過度敏感、主觀、自私、不公義、自我中心等。


    我們不要以為個人小小的性格缺點或待人接物的輕微缺失,對全面的教會生活無甚妨礙,事實上,魔鬼能輕易地在小問題中,制造強而可怕的「離間」力量。

6.切勿「冷卻」屬靈的熱情


     當我們了解地上的教會生活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生活的時候,我們就更應當認清,真實的愛上帝和愛人的委身,絕無可能憑個人一時之情緒或感覺而得以持續。基督徒需要在基督的愛裡,以客觀的思想和意志,去透視並委身於一個不完美的關係,如此才能了解什麼叫作「無條件的愛」和真實的「屬靈熱情」。肢體生活之中有衝突的生活,也有不合己意的生活;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軟弱的一面。

 

倘若我們委身的前題,是在於選擇那些適合於自己的,那就不算是真正的屬靈熱情;倘若我們的委身也是以自我的價值判斷和喜好來作取捨,那樣的熱情遲早必會中止。唯有堅韌、持續的愛才能帶來真實的合一。

2022年5月14日 星期六

耶穌基督真的復活了

【地點】台灣基督長老會湖口教會

【日期】3/31/2013(復活節)

【經文】哥林多前書15章1-11節

 (和合本)

15:1 弟兄們,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又靠著站立得住,
15:2
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就必因這福音得救。
15:3 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
15:4 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
15:5 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
15:6 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卻也有已經睡了的。
15:7 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
15:8 末了也顯給我看;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
15:9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從前逼迫 神的教會。
15:10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 神的恩才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 神的恩與我同在。
15:11 不拘是我,是眾使徒,我們如此傳,你們也如此信了。

【引言】

    今天是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的日子。說到復活,我們會想到永生不死,或是靈魂不死,其實這都與耶穌基督的復活不同,耶穌基督是確確實實的死了,而且是徹徹底底的死了,然後照聖經所預言的,第三日從死人中復活。因為沒有死亡,就沒有復活。要有死亡,然後再起來行走,才可以稱為真正的復活。耶穌基督的復活正是如此。

    耶穌基督的復活,也造成基督徒的禮拜時間與猶太人守安息日不同。照猶太人的習慣,是在星期五晚上在會堂做禮拜,然後回家休息、睡覺。而我們確是在禮拜天早上做禮拜,為何有這轉變呢?是因為耶穌基督的復活是在星期天清晨的時候,我們的聚集是為了慶祝耶穌基督的復活。這是從初代教會直到現在,成了一個重要的傳統。所以耶穌基督的復活,對我們而言是真真實實的事件,我們也常常在經歷祂的復活大能,天天向世人見證:耶穌基督真的復活了!

【經文的釋義】

    但是,這樣的事實,卻是常常受到挑戰,不只是今日,早在使徒保羅那時代,也是面對到哥林多教會的中有人提出:「沒有死人復活的事」,來挑戰耶穌基督已經復活的事實。

    我們回溯到哥林多教會的環境,她是一個繁華的都市,具交通的重要性,加上政治的緣故,吸引了羅馬帝國境內各方人馬前來居住,有退役的羅馬兵、商人、海員、猶太人、流動人口等等,富裕的、貧窮的,各色各樣的人都有。由於迅速的發展和成長,哥林多城發展出一種虛浮的文化,追求歡樂,奢華,淫慾娛樂。哥林多變成了放蕩不羈的代名詞,「哥林多式的生活」在希臘文中已經成了專有名詞,表示酗酒、放蕩、敗壞的生活。教會處於這樣的生活環境,信徒也多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難免受到一些影響,而顯出該教會特有的問題。也就是注意今世,而忽略永恆的事,也就說十分現實,和今天的臺灣教會狀況很像。只談今生的享受,今生的成果,認為將來是不可知,也不是可取。所以不相信「死人復活」,認為人的靈魂就是不滅,死就是脫離身體的堅牢,獲得自由,為甚麼要身體復活?或說難聽一點是「屍體復活」。所以,對耶穌基督的復活不感興趣,甚至排斥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

    但對保羅而言,耶穌基督的復活,是真真實實的,因為他在往大馬士革逼迫基督徒的路上,遇見復活的耶穌基督,如同大光顯現。他的生命在那時刻,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從一個迫害教會的人,轉變成為一位傳基督到外邦的宣教士。正如保羅在這段經文中也說到:「我在使徒中原是最微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迫害過上帝的教會。但是,由於上帝的恩典,我才成了今天的我,他所賜給我的恩典沒有落空。相反地,我比其他所有的使徒更加辛勞地工作;其實,不是我自己在工作,而是上帝的恩典與我一同工作。那麼,無論是我還是別的使徒,我們都這樣傳,你們也都這樣信」。保羅這樣的訴說,乃是要宣告:「耶穌基督是真的復活了!」

【經文的神學闡釋】

    耶穌基督復活的事實,是每一代基督徒都在述說的古老故事。第三世紀初,有一位北非的神學家特土良,說了一句震撼人的話:「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相信。」

    他這樣的宣告,乃是要我們認清:基督徒的信仰是具超越性的,是不受人的經驗所限制的。雖然我們的經驗中,沒有死人復活的事,正如他所說的不可能。但是,我們所信的上帝既是全能的上帝,是將不可能化為可能。而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是上帝大能的作為,而且這大能的作為也延續到今日你我的身上。正如十六世紀初的加爾文在他的《基督教要義》鉅著中,提到『我們基督徒是在每一天與基督一同復活,復活不僅是指耶穌基督復活的歷史事件而已,而且是基督徒天天都可以經歷的事件。』  

    加爾文因為這樣的認識,使他在從事宗教改革時,不論是逃亡、喪妻、喪子、被逐出日內瓦、又回日內瓦面對權貴、…等等人生不順遂的事,都不能將他打倒,他還是努力事奉,成為許多人的信仰導師。就連我們長老教會的創始者蘇格蘭的諾克斯,也是到日內瓦向加爾文學習這復活的信仰。

    反觀我們歸入教會都要經過洗禮,這洗禮的意義,是與基督同死同復活。也就說我們過去有罪的、不義的生命,必須死在十字架上,然後同被埋葬;而無罪的、被稱義的生命,也與基督一樣從死裡復活,讓我們成為新造的人,直到永生。今日我們之所以在基督裡有這經歷,是來自上帝的作為。因為「耶穌基督是真的復活了!」   

【經文的生活應用】

    耶穌基督的復活是來自上帝的大能,而這大能今日仍然在運行,是我們可以看見的。就像我們所敬愛的楊長老、光新執事、愛一兄,他們雖然經過惡性腫瘤的侵害。但是,仰望使耶穌基督復活的上帝,他們也經歷到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身體得著康復。所以,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使我們可以在面對人生重大變故時,仍然充滿希望。

    另外有位老姐妹手拿著一本破破的紅邊聖經,旁邊的紅色佈滿許多的斑白小點,她的小孩勸她換本聖經吧!她說:「豈可以換掉,我每次流淚來到上帝面前,上帝藉著這本聖經的話語,讓我遇見主耶穌,並且讓我得到屬天的安慰,這是我美好的回憶」。因為耶穌基督的復活大能,使我們藉由靈修之讀經和禱告,可以天天經歷得到。

    我是來自未信的家庭,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面對阿公的過世,心中覺得死亡有一股難以抗拒的破壞的力量,因為疼愛我的阿公竟然無法叫醒他,從那天以後,家中失去了歡笑,大家都哭哭啼啼,更想到阿公會死,有一天我也會死,我會去哪裡?我會怎樣?心中有一份莫名的恐懼籠罩我,好可怕阿!年紀越長,發現人有生也就有死,而且怎樣死,什麼時候死,也是自己無法決定。正當,我覺得死亡的力量之可怕,和對自己將會死的結局,感到無奈與恐慌之時,讀到希伯來書2章14-15節:「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讓我感受到耶穌真的勝過死亡,內心對永生充滿盼望。感謝主!因為耶穌基督的復活大能,是天天可以經歷得到。

【結論】

    耶穌基督的復活是肯定的事實,是天天可以經歷得到,我們可以和希伯來書的作者一同宣告:「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因為耶穌基督的復活大能,是天天可以經歷得到。相信上帝是行奇事的上帝,當我們在面對人生的苦難與試煉之時,仍然可心存盼望、不畏艱難、忍耐到底,上帝一定會帶領我們到平安的路上。既然如此,我們要勇敢向世人宣告:『耶穌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了!哈利路亞!』

    也因為耶穌基督已經復活,我們同樣也有復活的盼望,將來在上帝國完全實現的時候,我們屬耶穌基督的人也要復活,正如使徒信經所宣告:『肉身的復活!』

    而且這個復活以後的生命是不會在死亡的,是要與基督一同承受上帝國、在榮耀裡做王,直到永永遠遠!所以,我們要向上帝讚美並祈求耶穌基督快再來,好讓這榮美的實際,快快實現!哈利路亞!

 

 

2022年5月12日 星期四

均衡的傳講

 

清教徒的傳講嚴格講求均衡性,既照顧到各個方面,也保持很好的平衡。清教徒們用四種方式保持講道的均衡性︰

     第一,清教徒的講道讓聖經本身表明各個信息的重點。清教徒講道不是在各種教義中找平衡。他們寧願讓聖經本身的文脈,決定每個信息的內容和重點。例如,當約拿單‧愛德華傳講關於地獄的信息時,他沒引用一句關於天堂的經文。後來他傳講關於天國的信息時,也沒有包含關於地獄的一個字。

    只要是聖經中的主題,清教徒都傳講,所以,經過一定的時間,他們可以確信,聖經中的每個主要主題,改革宗神學的每個主要教義,都毫無遺漏地傳講了。他們的講道既是經常進行,又有一定的長度,所以就能保証總體的平衡。就神學來說,他們傳講上帝的超越性,也傳講上帝的內在性。在人論上,他們宣講狹義的上帝的形像,也宣講廣義的上帝的形像。在基督論方面,他們講基督的降卑,也講基督的升高。在救贖論上,他們既講上帝的主權,也講人的責任,這兩大教義不需要用我們有限的理性來調和,正如一個傳道者所講的那樣,“既是朋友,不許調和”。在教會論上,清教徒既承認特殊職分(牧師,長老和執事)是崇高的呼召,同時承認信徒的一般職分也是崇高的呼召。在末世論上,他們既宣告天國的榮耀,也宣告地獄的恐怖。

   第二,清教徒的講道向會眾所輸入的是︰對合乎聖經的每一個教義都要欣賞。一個典型的清教徒會眾在某星期會品嘗《創世記》十九章十八節的講道(“逃命吧﹗”)。因它提醒人們逃離罪惡,跟從上帝。接下來的星期,會眾所品嘗的信息則是跟從上帝的艱難性,除非上帝親自吸引我們接近他,否則我們無法前行(約 6︰44)。清教徒牧者和信徒一樣,他們都把所有的聖經真理視為寶貴,而不是只欣賞他們自己喜歡的經文或教義,每次都加以傳講。

   第三,清教徒的講道範圍廣泛,主題豐富多采。因為他們養成了喜悅聖經所有教義的習慣,這就使得他們的講道幾乎涵蓋所能想到的各樣主題。例如,有一卷清教徒的講章包括如下的信息︰

   

    如何自己經歷,並向別人見証真正的敬虔?

    何謂防止憂鬱和過度哀傷的最好方法?

    如何在認識基督的知識上長進?

    我們必須做什麼才能防止並醫治屬靈的驕傲?

    如何在那些超越我們理性的教義和護理上有長進?

    面對我們這個時代所出現的奇裝異服,我們應該保持什麼樣的距離?

我們如何最好地認識靈魂的價值?

 

與此相對照的是,現代傳福音是東縮西減的,只用幾節經文,解釋的主題也非常有限,在傳福音的時候幾乎不講什麼教義。

    第四,清教徒的講道是以敬虔的生活為後盾的。清教徒傳道人怎樣傳講,就怎樣生活。對他們來說,平衡的教義離不開平衡的生活。清教徒傳道人是教導的先知,代禱的祭司,在自己家庭,教會和社會中,則是治理的君王。他們有單獨禱告的生活,並在家庭中舉行家庭敬拜,在公會聚會的時候則多方代禱。他們是羅伯特‧慕瑞‧梅欽話語的活生生的見証︰“一個聖潔的傳道人,是上帝手中大能的工具…傳道者的生活就是他服事的生命”。也正如約翰‧伯易所言︰“生活越聖潔,講道越卓越。”

    現代傳福音中一個最明顯的錯誤,就是在話語和行為上的失衡。現代傳福音除去了基督主權的要求,變成了廉價恩典。廉價恩典導致的就是廉價生活。

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我們的講道、教導、傳福音,是否是完全合乎聖經,不以教義為恥,有經歷,可實踐,全備傳遞,優美均衡呢?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