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艾理斯(Albert Ellis)之「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與教牧輔導

 

 

1. 艾理斯的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要點

  • 核心觀念:人不是直接因環境或事件受困擾,而是因「信念」對事件的詮釋而受困擾。
  • ABC理論
    • A = Activating Event(觸發事件)
    • B = Belief(信念/詮釋)
    • C = Consequence(情緒或行為結果)
  • 介入方法:透過辨認與挑戰「非理性信念」(如「我必須被所有人喜愛」),以建構「理性信念」,進而調整情緒與行為。

2. 教牧輔導的關注點

  • 聖經觀點:人心因罪受捆綁,思想需要更新(羅12:2;林後10:5)。
  • 牧養關懷:陪伴受輔導者面對掙扎,透過聖經、禱告與團契支持,帶來靈命成長。
  • 神學核心:強調人的價值與身份建基於「在基督裡」而非自我表現。

3. REBT 與教牧輔導的交集

  1. 思想的更新
    • REBT強調「信念」影響情緒,與聖經強調「心意更新而變化」呼應(羅12:2)。
    • 教牧輔導可用 REBT 幫助信徒察覺不合真理的「非理性信念」,並用聖經真理取代。
  2. 非理性信念的辨識
    • REBT例子:「我必須完美,否則我一無是處。」
    • 聖經回應:「我們是因恩典得救,不是靠行為」(弗2:8-9)。
    • 教牧輔導者可協助信徒以神學視角拆解這些信念。
  3. 情緒與信仰的整合
    • REBT關注情緒調適;牧養輔導則進一步指出情緒可成為靈性成長的契機(詩篇常見情緒傾訴與信心轉折)。

4. 潛在的張力

  • 人本與神本REBT建立在人本心理學基礎,強調自我負責;教牧輔導則強調上帝的恩典與聖靈的更新。
  • 終極目標不同REBT以「理性生活、減少情緒困擾」為目標;教牧輔導則追求「在基督裡成長、活出聖潔」。

5. 綜合建議

  • 取其方法REBT的「信念情緒行為」框架可作為教牧輔導中的工具。
  • 立基聖經:在輔導過程中,讓聖經真理成為「理性信念」的最終權威。
  • 靈性整合:將 REBT 的認知挑戰,結合屬靈操練(禱告、默想、團契支持),使輔導不僅止於心理調適,更導向屬靈轉化。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