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卡爾‧羅傑斯 (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 的生平年代表,幫助你快速掌握他的重要人生與學術發展:
📜 卡爾‧羅傑斯 生平年表
- 1902年 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奧克帕克(Oak Park, Illinois),家境保守虔誠。
- 1924年 畢業於威斯康辛大學農學系,原計劃成為牧師。
- 1924–1926年 赴紐約聯合神學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攻讀神學,但逐漸對心理學產生興趣。
- 1926–1931年 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取得臨床心理學碩士與博士學位(1931)。
- 1931–1940年 任職於紐約羅切斯特「社會防止虐待兒童協會」,從事兒童輔導與治療工作。
- 1939年 出版《臨床治療中的兒童問題》(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Problem Child),受到學界關注。
- 1940年 成為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開始發展「非指導性治療」(Nondirective Therapy)。
- 1942年 出版《諮商與心理治療》(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奠定其臨床治療方法。
- 1945年 應聘至芝加哥大學創設「諮商中心」,繼續發展其「來訪者中心治療」(Client-Centered Therapy)。
- 1951年 出版代表作《來訪者中心治療》(Client-Centered Therapy)。
- 1956年 因學術貢獻,被美國心理學會(APA)頒發「傑出科學貢獻獎」。
- 1957年 提出治療關係的三大核心條件:真誠 (Congruence)、無條件正向關懷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同理心 (Empathy)。
- 1961年 出版《成為一個人》(On Becoming a Person),成為心理學與教育學的重要經典。
- 1964年 加入加州拉霍亞(La Jolla)的「西方行為科學研究所」(Western Behavioral Sciences Institute),專注跨文化交流與和平工作。
- 1970年代 參與國際和平會談,將人本主義心理學應用於社會與國際衝突解決。
- 1980年 出版《存在之道》(A Way of Being),回顧其思想成熟階段。
- 1987年 在加州聖地牙哥辭世,享年 85 歲。
👉 總結來說,羅傑斯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大階段:
- 教育與兒童輔導時期 (1930s–40s) — 臨床工作起步。
- 理論發展與學術高峰 (1940s–60s) — 建立「來訪者中心治療」。
- 晚年整合與國際應用 (1970s–80s) — 推動人本主義心理學與和平實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