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之艾理斯(Albert Ellis)生平

 

 

1. 早年生活

  • 出生1913927日,美國賓州匹茲堡。
  • 家庭背景:成長於一個家庭功能不佳的環境,父母婚姻破裂,母親情感疏離,這讓他從小體驗到孤獨與不安。
  • 疾病與挑戰:童年時期患有嚴重腎病,住院長達一年多,這讓他培養了堅強、獨立、善於自我思考的性格。

2. 教育與職業發展

  • 大學教育:在紐約市立大學攻讀商業學位,後來轉向心理學。
  • 博士學位1947年於哥倫比亞大學取得臨床心理學博士。
  • 早期工作:最初受精神分析影響,接受並實踐弗洛伊德學派的精神分析,但很快覺得治療速度慢、效果有限。

3.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REBT)的創立

  • 理論突破1950年代,他受哲學(特別是斯多葛學派「不是事物本身擾亂人,而是人對事物的看法」)啟發,逐步發展出「理性情緒療法」(RET),後來更名為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REBT
  • 核心概念
    • 情緒困擾不是事件(A)本身造成,而是個人信念(B)對事件的詮釋所致,進而影響結果(C)。
    • 透過挑戰非理性信念(D),可建立新的理性信念與行為(E)。
  • 特點:直接、積極,重視「此時此刻」的思考模式,而非僅探索童年創傷。

4. 主要成就

  • 著作豐富:撰寫超過75本書與700篇文章,包括《A Guide to Rational Living》(理性生活指南)。
  • 影響力:被譽為「認知行為治療之父」,影響後來的 貝克(Aaron Beck)認知療法 與整個 CBT 流派。
  • 學術與臨床貢獻:創立「艾理斯研究所」(後改名為 Albert Ellis Institute),培訓無數臨床心理師與輔導員。

5. 晚年與去世

  • 性格與爭議:以直率、敢言著稱,甚至在治療中使用幽默與挑釁。
  • 健康困擾:晚年飽受多種疾病折磨,但仍持續演講與教學。
  • 去世2007724日,於紐約逝世,享年93歲。

🌱 小結

艾理斯的一生可以說是 「從苦難到突破」 的歷程:

  • 童年的孤獨與病痛,塑造他對人類情緒痛苦的敏感。
  • 從精神分析轉向認知取向,奠定了 REBT → 認知行為治療(CBT 的重要基礎。
  • 他的一句名言總結了其思想:
    「人不是被事件本身困擾,而是被自己對事件的看法困擾。」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