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羅傑斯思想發展的三個核心重點

 

 

1️. 「非指導性治療」到「來訪者中心治療」

  • 早期 (1940s–50s),羅傑斯反對當時流行的「專家權威」模式(如精神分析、行為矯正),提出「非指導性治療」(Nondirective Therapy)。
  • 他強調治療師不是指導者,而是「提供環境的人」,讓來訪者在安全氛圍中探索自我。
  • 後來逐漸修正名稱為「來訪者中心治療」(Client-Centered Therapy),突顯「來訪者」本身才是成長與改變的主體。

2️. 三大核心條件:真誠、無條件正向關懷、同理心

  • 中期 (1957年提出,1960s廣泛影響),羅傑斯提出有效治療關係的 三大核心條件
    1. 真誠 (Congruence)諮商者在關係中真實、不假裝。
    2. 無條件正向關懷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接納來訪者,而非設下條件。
    3. 同理心 (Empathy)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以對方的角度理解。
  • 他認為,只要這三個條件存在,來訪者便會自發走向「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
  • 這個理論不僅影響心理治療,也滲透到教育、親職與領導學。

3️. 人本主義與「全人」觀:心理治療教育社會靈性

  • 晚期 (1970s–80s),羅傑斯不再只專注心理治療,而是將理念拓展到 教育、人際關係、國際和平與靈性探索
  • 他主張「人是積極、正向的存在」,如果環境允許,人會傾向於「自我成長、建構意義、追求合一」。
  • 在《存在之道》(A Way of Being, 1980)中,他提出「人本主義教育」與「促進性環境」(facilitative environment) 的概念,並積極參與國際衝突調解與跨文化對話。
  • 晚年思想也帶有靈性意涵,強調人類深層的存在經驗與宇宙連結。

總結一句話
羅傑斯的思想從 「治療方法的革命」「關係核心條件的提出」「人本主義的全人觀與社會實踐」,顯示他從心理學臨床走向整個人性、教育、社會與靈性的整合。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