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斯多葛學派與教牧輔導

 

 

斯多葛學派與教牧輔導的關聯,可以從幾個面向來理解:

1. 斯多葛倫理與基督教牧養的異同
斯多葛學派強調理性、自制、接受命運,認為智者能藉由內在的德性達到「不動情」(apatheia)。然而,新約牧養的重點在於:即便是社會中的弱勢(如奴僕、婦女、兒童),也被視為有道德責任和選擇的「主體」,能在信仰中作出見證。這和斯多葛哲學只向社會上層、自由人或哲人發出倫理呼召不同,基督信仰把「責任」與「尊嚴」擴展到一切人。對教牧輔導而言,這提醒我們要重視每一位會友的屬靈主體性,而非僅僅安撫或順應社會角色。

2. 情感與同情:斯多葛 vs. 基督信仰
斯多葛主張脫離激情,避免「憐憫的情感」,只強調理性的行動。而基督信仰卻看重「憐憫」作為愛的表達,耶穌在福音書中常因憐憫而動心(σπλαγχνίζομαι),並在十字架上大聲呼喊,與斯多葛式的冷靜相去甚遠。因此,教牧輔導應當避免走向「理性化的冷漠」,而是如基督一般,帶著真實的情感與陪伴,將「愛與憐憫」放在首位。

3. 順服與自由:命運 vs. 神的護理
斯多葛認為人應當順應「理性化的宇宙秩序」;基督信仰則教導人順服神的護理與旨意。新教改革時代的「基督化的斯多葛主義」(Neo-Stoicism) 試圖將二者結合,強調人生的苦難有上帝的計畫與目的。在牧養中,這提醒我們既要幫助信徒面對苦難時保持忍耐與盼望,但也要強調這份忍耐不是孤立的自制,而是出於與上帝的關係與信靠。

4. 實際牧養應用

·        情緒輔導:避免壓抑情感(斯多葛傾向),而是引導信徒向上帝傾訴,將情緒轉化為禱告與信靠。

·        倫理導向:強調人人皆為道德主體,幫助弱勢群體看見自己在上帝面前的尊嚴與見證。

·        苦難神學:在困境中,不只是「忍耐命運」,而是「信靠上帝的護理」,找到盼望。

👉 總結來說:斯多葛哲學提供了一種「面對苦難的剛毅與自制」的智慧,但基督教牧養則超越了它:以愛、憐憫和盼望為核心,把尊嚴與責任擴展到每個人,並且建立在上帝的恩典與同在之上。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