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阿德勒心理學應用於教會牧養與門訓

 

 

1. 面對自卑與建立基督裡的身份

  • 阿德勒:自卑感是人發展的動力,但若陷入自卑情結,就會走向逃避或支配他人。
  • 牧養應用
    • 幫助弟兄姊妹承認自己的軟弱,卻不以自卑為定義。
    • 在基督裡找到新的身份:「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前 2:9)
  • 實踐:透過輔導、小組分享、見證,讓信徒學會以上帝的眼光看自己,而非以比較或過去經歷定義自己。

2. 引導「追求優越」轉化為服事

  • 阿德勒:人渴望超越,若不健康,可能導致權力鬥爭;若正向,則成為成長動力。
  • 牧養應用
    • 教導信徒把「追求卓越」導向「為主而活」,不是爭奪地位,而是追求聖潔與服事。
    • 聖經提醒:「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20:26)
  • 實踐
    • 訓練門徒在服事中發揮恩賜(唱詩、探訪、教導等),將「優越的追求」轉化為「建造基督身體」。

3. 培養「社會興趣」=愛人如己

  • 阿德勒:健康人格的指標是「社會興趣」(Gemeinschaftsgefühl),即能與他人建立合作、貢獻群體。
  • 牧養應用
    • 這與聖經「愛人如己」完全呼應 ( 22:39)
    • 在門訓中強調「彼此相愛」( 13:34),而不是僅追求個人靈性成長。
  • 實踐
    • 小組聚會設計彼此關懷的行動(探訪病人、支持弱勢、社區服事)。
    • 幫助門徒看見「屬靈成長個人內在享受,而是參與群體的建造」。

4. 調整「人生風格」=在基督裡更新

  • 阿德勒:童年形成的人生風格會影響一生,但人可透過覺察與創造自我來改變。
  • 牧養應用
    • 聖經強調「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林後 5:17)
    • 牧養上幫助信徒透過認罪、赦免與聖靈更新,突破童年的傷痕與負面模式。
  • 實踐
    • 輔導過程中,可以結合阿德勒的「早期記憶分析」幫助信徒覺察自己模式,並帶領他們用聖經真理重新詮釋。

5. 發揮「創造自我」=與聖靈同工

  • 阿德勒:人有「創造自我」的能力,能選擇如何詮釋經驗、塑造未來。
  • 牧養應用
    • 聖經提醒信徒:「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12:2)
    • 人的創造力與選擇需在聖靈引導下,走向「成聖」而非「自我中心」。
  • 實踐
    • 門訓課程可以引導信徒寫「生命見證」,用基督信仰重塑人生故事。
    • 鼓勵信徒在日常抉擇中操練「與聖靈同行」。

應用案例(範例)

  • 小組牧養:在小組中加入「阿德勒式」分享:
    • 你最近的挑戰是什麼?
    • 這挑戰讓你感到自卑還是有機會成長?
    • 在基督裡,你如何把它轉化為服事他人?
  • 門徒訓練:結合阿德勒的「社會興趣」與「聖經彼此相愛」,設計「一週一個愛心行動」操練,並在聚會中分享實踐。

總結:
阿德勒心理學強調「從自卑到成長,從自我到群體」;聖經則強調「在基督裡被更新,進入愛上帝愛人的生命」。兩者相結合,可以成為 教會牧養與門訓的有力工具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