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羅傑斯思想對基督教信仰與牧養的啟發

 

 

1️. 關係重於方法:牧養核心是「真誠的陪伴」

  • 羅傑斯強調 真誠 (Congruence)同理心 (Empathy) 無條件正向關懷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 對牧養而言,這提醒我們:牧者並非「解答專家」,而是與弟兄姊妹 真誠同行、在愛中接納 的人。
  • 這與耶穌的牧養方式相呼應:祂常常在對話中傾聽、進入人的處境,而非用律法的嚴苛要求壓制。

2️. 每個人都有「上帝形象」與成長潛能

  • 羅傑斯相信人有內在的自我實現趨力 (self-actualizing tendency)
  • 基督教信仰則宣告:人是照著 上帝的形象 (imago Dei) 受造的,具有被更新與轉化的潛能。
  • 在牧養中,這提醒牧者要 相信聖靈在信徒心中動工,給予空間,而不是僅靠外在規範壓迫改變。

3️. 牧養與輔導的交集:建立「恩典的空間」

  • 羅傑斯的「促進性環境」概念(facilitative environment)與基督教中的「恩典群體」有相似之處。
  • 在小組、主日學或牧養輔導中,若能提供 安全、無批判、充滿接納的氛圍,信徒就能更自由地敞開自己,經歷上帝的醫治。
  • 這與教會「彼此相愛、擔當重擔」的使命相契合(加拉太書 6:2)。

4️. 教育與門徒訓練的啟發

  • 羅傑斯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重視內在動機,而非外在強迫。
  • 對教會教育而言,這啟示我們要幫助信徒 主動探索信仰與聖經,而不是僅僅接受「標準答案」。
  • 牧養者更像是一位「引導者」,幫助人與上帝建立直接的關係,而非取代上帝的聲音。

5️. 神學上的反思與挑戰

  • 儘管羅傑斯強調人本潛能,但基督教提醒我們:人同時帶有罪性,需要 恩典與救贖
  • 因此在牧養中,我們不能只靠「自我實現」的語言,而是要平衡 人性尊嚴救贖需要
  • 羅傑斯的方法可補足教會牧養的「傾聽與陪伴」,但必須與聖經的救恩核心結合,才不致流於單純的心理療法。

總結

羅傑斯思想幫助牧養者學會:

  • 少一點批判,多一點傾聽;少一點權威,多一點陪伴。
  • 在信仰群體中營造「真誠、接納、充滿恩典」的空間,使弟兄姊妹得以自由成長。
  • 同時提醒我們:心理學的人本主義需要以 基督的福音與十字架 為根基,才能避免走向單純自我中心的危險。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