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五旬節教育原則檢驗表的實例應用

 

以下是一個五旬節教育原則檢驗表的實例應用,用一間假設的教會「榮光堂」作為案例示範,呈現評分、問題診斷與改進方案。


📋 榮光堂教育檢核實例

檢驗面向

核心問題

評估指標

評分

診斷分析

改進方案

聖經權威性

所有教導與實踐是否以聖經為最終準則?

- 課程是否直接以經文為基礎- 是否使用合乎釋經原則的方法- 屬靈經歷是否以經文檢驗

4

大多數課程以聖經為核心,但部分靈恩分享時引用經文不夠完整或脫離上下文

訓練講員與小組長基本釋經技巧,增設「經文背景解析」環節

聖靈引導

是否為聖靈感動留空間?

- 是否有禱告與敬拜空間- 領袖是否敏銳聖靈感動- 信徒是否能自由回應

5

禱告會與主日敬拜非常自由,信徒積極回應

繼續保持靈恩自由,並在教導中加入「分辨諸靈」課程以防混亂

經歷與真理平衡

經歷與真理是否並重?

- 同時教導聖經與屬靈經歷- 靈恩現象有聖經依據- 避免極端化

3

聚會中靈恩現象頻繁,但缺乏持續的經文教導支持;部分新信徒只追求經歷

設立「靈恩與聖經」系列課程,將方言、醫治等與經文系統連結

全人塑造

是否觸及知識、品格與行動?

- 涵蓋聖經知識、靈命操練、道德生活- 有生活應用與見證

2

主日學以聖經知識為主,缺少生活應用與道德訓練

增設「信仰與職場」「基督徒家庭生活」課程,並鼓勵見證分享

群體建造

是否促進彼此建立與服事?

- 小組代禱與關懷- 恩賜運用- 宣教使命感

4

小組運作良好,有互相關懷,但宣教與社區服務參與度不高

每半年舉辦一次短宣或社區服務行動,結合恩賜運用


📊 總體評估

  • 總分4 + 5 + 3 + 2 + 4 = 18 / 25
  • 強項:聖靈引導活潑、群體生活良好。
  • 弱項:全人塑造與經歷-真理平衡不足。
  • 優先改進方向
    1. 增強經歷與經文連結的教導
    2. 將信仰教育與道德生活、社會關懷結合

📌 改進後的預期果效

  • 信徒能更清楚分辨聖靈引導與個人情感,靈恩操練更有聖經基礎。
  • 教會教育更全面,信徒不只熱情敬拜,也能在家庭、職場與社區中見證基督。
  • 宣教與服事參與度提升,活出大使命。

 

五旬節派教育原則檢驗表

 

 

以下是五旬節派教育原則檢驗表,用來評估教會的教導與事奉是否同時符合聖經為最高權威聖靈導向的核心理念。


五旬節派教育原則檢驗表

檢驗面向

核心問題

評估指標

評分*

聖經權威性

所有教導與實踐是否以聖經為最終準則?

- 教材與課程是否直接以經文為基礎(提後 3:16–17- 講道與課程是否經過合乎釋經原則的解釋- 屬靈經歷是否以經文檢驗(帖前 5:21

1–5

聖靈引導

教育是否為信徒留出聖靈感動與回應的空間?

- 課堂或聚會是否預留時間給禱告與敬拜- 教師或牧者是否對聖靈的感動有敏銳度(徒 13:2- 鼓勵信徒在聖經真理下自由回應聖靈

1–5

經歷與真理平衡

是否避免經歷凌駕真理,或真理缺乏經歷的支持?

- 課程同時強調聖經教義與屬靈經歷(徒 1:8- 對靈恩現象有聖經依據與教導(林前 12–14- 避免過度情緒化或理性化

1–5

全人塑造

教育是否觸及知識、品格與行動三方面?

- 課程設計涵蓋聖經知識、靈命操練、道德生活- 鼓勵信徒將所學應用於家庭、職場與社會(雅 1:22- 有具體的生活見證分享

1–5

群體建造

教育是否促進彼此建立與服事?

- 鼓勵信徒在小組或團契中彼此代禱(弗 4:12–16- 有恩賜發現與運用的機會- 強化教會合一與宣教使命感

1–5

評分方式
1 =
完全不足,3 = 基本達標,5 = 非常健全
教會可定期自評或由外部顧問評估,平均分數越高,越符合五旬節派教育原則。


📌 使用建議

  • 每季或每半年檢視一次,並針對低分項目制定改進計畫。
  • 結合領袖培訓,確保帶領者理解並實踐聖經與聖靈並重的教育觀。
  • 可用於主日學、門徒訓練、靈恩特會、查經班等不同場合的課程檢核。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