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個五旬節教育原則檢驗表的實例應用,用一間假設的教會「榮光堂」作為案例示範,呈現評分、問題診斷與改進方案。
📋 榮光堂教育檢核實例
檢驗面向 |
核心問題 |
評估指標 |
評分 |
診斷分析 |
改進方案 |
聖經權威性 |
所有教導與實踐是否以聖經為最終準則? |
- 課程是否直接以經文為基礎- 是否使用合乎釋經原則的方法- 屬靈經歷是否以經文檢驗 |
4 |
大多數課程以聖經為核心,但部分靈恩分享時引用經文不夠完整或脫離上下文 |
訓練講員與小組長基本釋經技巧,增設「經文背景解析」環節 |
聖靈引導 |
是否為聖靈感動留空間? |
- 是否有禱告與敬拜空間- 領袖是否敏銳聖靈感動- 信徒是否能自由回應 |
5 |
禱告會與主日敬拜非常自由,信徒積極回應 |
繼續保持靈恩自由,並在教導中加入「分辨諸靈」課程以防混亂 |
經歷與真理平衡 |
經歷與真理是否並重? |
- 同時教導聖經與屬靈經歷- 靈恩現象有聖經依據- 避免極端化 |
3 |
聚會中靈恩現象頻繁,但缺乏持續的經文教導支持;部分新信徒只追求經歷 |
設立「靈恩與聖經」系列課程,將方言、醫治等與經文系統連結 |
全人塑造 |
是否觸及知識、品格與行動? |
- 涵蓋聖經知識、靈命操練、道德生活- 有生活應用與見證 |
2 |
主日學以聖經知識為主,缺少生活應用與道德訓練 |
增設「信仰與職場」「基督徒家庭生活」課程,並鼓勵見證分享 |
群體建造 |
是否促進彼此建立與服事? |
- 小組代禱與關懷- 恩賜運用- 宣教使命感 |
4 |
小組運作良好,有互相關懷,但宣教與社區服務參與度不高 |
每半年舉辦一次短宣或社區服務行動,結合恩賜運用 |
📊 總體評估
- 總分:4 + 5 + 3 + 2 + 4 = 18 / 25
- 強項:聖靈引導活潑、群體生活良好。
- 弱項:全人塑造與經歷-真理平衡不足。
- 優先改進方向:
- 增強經歷與經文連結的教導
- 將信仰教育與道德生活、社會關懷結合
📌 改進後的預期果效
- 信徒能更清楚分辨聖靈引導與個人情感,靈恩操練更有聖經基礎。
- 教會教育更全面,信徒不只熱情敬拜,也能在家庭、職場與社區中見證基督。
- 宣教與服事參與度提升,活出大使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