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並沒有留下一種有系統的倫理思想。他對倫理所講的,在他一生各時期中也不一致。所以我們不要把柏拉圖的倫理整個拿出來,只要抬出一些如何影響了基督教思想的重要理論。
柏拉圖說:「有德的人生便為至上之善。」
德行是靈魂之和諧、康健和福利。人之所以為人,是由德行表彰而出。有德的人生是為理性所控制的人生。如此人生必會實踐智能、勇敢、節制與正義諸德。這就是希臘人所謂四大主德,在中古基督教倫理學中,佔有極其顯著的地位。
柏拉圖選擇這幾種德行也不是出於武斷,研究他如何得到這種結論,而以這幾種德行為基本德行,是很有意思的。研究柏拉圖是如何得到這個結論,可由他的心理立場來看。照他所用,一個人的靈魂是在出世之前即已存在的,而且在身體死亡之後,要依然繼續的存在.這個永遠不死的部分乃是人的理性。人之永存真實的部分是屬乎理性的,這也就是他靈魂不死的那一部分。既是這樣,智慧必是出自人靈魂屬乎理性的部分。智慧表現了人最高的一部分,故為主德之一。
除了屬理性的部分之外,柏拉圖再講人之靈魂其他兩個部分。其中的一個為情感、願望,食欲等。這是人之靈魂較低的一部分。人之靈魂屬乎理性的部分要控制住這一部分,使之就範,這一步作得到,便謂之節制。人之靈魂的第三部分,柏拉圖稱之為精神部分。所謂精神,乃言其有魄力、有雄心,凡是懷有野心,要擴張人之權勢的行動,都是出乎人性這一部分。這種野心的自身是盲目的,故較理性為低。當其為理性所支配,則稱之為勇敢。理性如果把人之靈魂的這幾方面調和,使成和諧的動作,我們稱之為正義,即第四主德。一個有德行的人乃是一個智勇兼備,又有節制的人。他在理性統制之下,心靈間有了和諧,自能得到正義。
柏拉圖講政治也是以此為立場,這可由他所著的「共和國」(The Republic)一書看出來。國家至上,一切都以促進國家的利益為前提。柏拉圖不贊成私有制度。他不但主張共產,而且共妻,兒童當歸國家撫養。婚姻當受統制,軟弱兒童當受淘汰。他的倫理理想要在理想的國家方得實現。那些代表理性的哲學家當有統制權。他們當有的德行為智慧。社會第二階級為戰士,他們的職責在保衛國家。他們須要靈魂的精神部分,以勇敢為主要德行。社會第三階級為手藝人、農夫、商人,和一般從事生產事業的。這些人主要的德行為節制,或稱謙卑。每一階級的人皆各盡所能,而使全體得到和諧,這便謂之正義。
在柏拉圖倫理思想中也帶有些禁欲色彩。物質對於理性的努力時加阻撓。因物質是不完全的、惡的。身體是靈魂的監獄。人的願望是解脫身體、物質和感覺。人生的最後期望乃是由物質界得解放,默想那觀念的美妙世界,就柏拉圖而言,這得以看見上帝。
和諧的觀念,美的觀念,在柏拉圖哲學中占顯著地位,明乎此,我們就不難瞭解何以保羅說,傳講那釘十宇架的基督「在外邦人為愚拙」(林前一:23)。
保羅這樣的話,常使人忽略基督教中符合理性的成分,有時我們甚至以為基督徒當以不合理性的信仰自豪,拿保羅這樣的話來遮掩不學無術的講章,也是可能的。
希臘人把和諧與美的觀念與上帝聯在一起。基督教的福音卻說,上帝現身在十字架上。十字架乃是罪犯所受的酷刑。要當時希臘人想像上帝在十字架上現身,正如要現代人想家上帝現身在斷頭臺或電氣椅上。因為在希臘人思想中,上帝是美善的、和諧的,所以他們把十字架看為「愚拙」。
上帝在基督裏受苦於十字架上這觀念並非不合理性,但與希臘人對上帝所抱概念不同。基督徒相信,上帝的性格在基督教中已經彰顯。所以把基督教看為不合理性,是侮辱上帝,因為這不啻說,上帝不合理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