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亞裏斯多德之道德觀


亞裏斯多德也像在他以前的思想家一樣,把人生的歸宿,或說最高的善,看為倫理的主要問題。他講人之善在乎實現他自己特殊的性格。自我表現,或說提高品格,乃為最高的善。把人之所以為人的功能,發展到最完滿的境地,便是最高的善。人之所以異於其他一切受造之物,而居獨特的地位,乃是因為他有理性。純然思辨之樂,乃人生最大的快樂。但亞裏斯多德也講實用的智慧。整個的人生必須受理性的統治。情感、願望以及食欲等,均當受治於理性。當理性絕對掌權,控制著人心各部要素功能的時候,道德便完成了。這樣的道德自必產生快樂,但真實的快樂,只能是善人所選擇的一種快樂。


理性如何施展它的功能呢?理性執行職務之時,循何原則呢?亞裏斯多德以中庸之道為此原則。一面有迷信,一面有不信,均為極端,居乎二極之中者則為虔敬之德。居乎頑強與懦弱之中者為勇敢;居乎懶散與貪婪之中者為勤儉;居乎爭執與逢迎之中者為友誼;居乎猶疑與猛浪之中者為自治;居乎奢侈與吝嗇之中者為節約;居乎狹譎與愚魯之中者為敏慧。理性依據這種適合中庸之道的原則來支配人的德行。


亞裏斯多德注重實用,尊重保守,所以他的見解能代表當時的興情,不必要社會的改革。在他看來,國家當以產生好的公民為目的。民主比較寡頭政體或專制政體都要好些,因為他能防止權能之濫用。至於奴隸制度,亞裏斯多德和柏拉圖都以為是當然的事。


亞裏斯多德把理想的人描寫得頗為生動。一既然他所需求的不多,所以一個理想的人毋需身歷險境;但是到了最大危機臨到之時,連捨棄性命,他也情願,因他知道在某種情勢之下,生活是無價值的。

 

一個理想的人為人服務,卻以受人服侍為恥。向人施惠表示人格之優越;受人惠表示卑下。一個理想的人不當眾表揚自己的功德。他不隱瞞他所好惡的;他的言行都是坦白的,因為他對人對事均無所顯忌。因為在他眼中沒有什麼是了不得的事,所以任何欣羡總不能令他到五體投地的地步。除了他的朋友以外,他不能對人表示所恭維禮讓,因為這是奴隸的特性。他總無惡感,而且不把所受損害放在心裏。他不喜歡講話。他不要人稱讚他,也不要別人受責備。他不說別人的壞話,連他的仇敵,除非他們自己說,他也不說他們不對。他的舉止安詳,聲音沉毅,出語有度,無事使他急迫,因為他的需求很少。他也不致熱烈憤發,因為他不以為什麼事是最要緊的。

 

一個人因為貪求過多,以致語聲尖銳,步履急促。一個理想的人,遭遇人生意外的事,也以安閒莊重的態度處之,逆來順受,隨遇而安,好項一位滿懷韜略的大將,知道用各種戰術,指揮領導他那有限的軍兵。他是他自己最好的朋友,歡喜獨居,而一個無德無能的人,卻是自己最大的仇敵,惟恐一人獨居。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