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對鄰人的愛


對鄰人的愛乃是為別人捨棄自己,又願自己與別人共存共榮。願與人共存共榮,包含有代人受苦,同情別人的意思。愛人並不就是與人為友,友誼包括親善、志同道合、互相瞭解各種意思。

 

然而照基督徒的愛講,為我們所愛的人,不一定為我們所喜歡。基督徒愛人全在乎向人懷好意,存心仁恕,惟願別人得益處。意思乃是說:「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七:12)

 

上帝是以甘心樂意的愛愛人,是尋找拯救的愛,是滿懷慈悲憐憫的愛,基督徒的愛也要反映這樣的愛。基督徒愛人要無分地域種族。希臘人歧視化外人,猶太人歧視外邦人,這都是階級。在基督徒的愛之前,一切種族歧視都要消沒(見路十:25 以下)。「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一了。(加三:28)按太五:44,路廿三:34,基督徒的愛也要普及於仇敵。


如何對人的問題即社會問題,講到社會問題在基督徒的愛中包含有一個基本的原則。這原則是說一切其他別人都與我立在乎等地位,同享一樣權利,各自為目的,不可以任何人作為手段,達到一己或別人自私的目的。在社會生活中,要以人的價值為側度的標準。一切社會關係,均當以人為目標,不以物為目標。

 

舊約先知們即以闡揚這原則為職責。他們指責戰爭的殘忍,反對奴隸制,他們站在被壓迫者的一面攻擊特權階級,他們揭穿童工的罪惡。他們這一切攻擊,都無非要維護一個原則,即人的權利高於財產或其他權利。

 

如果人的權利和價值反為次要,財產利潤反為首要,那麼反對奴隸制和童工便無意義。如果佔有土地比保全人的權利更要緊,那麼我們也無需反對侵略的戰爭,和對窮人的榨取。

 

先知們所持主要原則,即人的權利高於一切,必得首先顧及。耶穌的教訓也注重這一點。在他看來,連宗教儀式也當作為達到這個目的。祂把守安息日的誡條,也拿這種眼光來看,所以他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二:27)

 

祂看人的需要高過宗教儀式,所以他為門徒所行的加以辯護(可二:23以下)。又有一次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太十六:26)

 

這句話至少包含這個意思:一個人的生命便比全世界的價值更高。不但在言論上,連他整個的態度上,耶穌無不注重這個原則,一個基督徒的社會秩序必要以人格的真正發展為目的,其中一切事務都要作為達到這目的的手段。就基督徒的社會學理說,人是目的,總不可拿人當作達到別的目的的工具。


不要把人當作工具,總要把他看為目的,這個原則也不是一種夢想。這是一個可以實行的原則,而且有了些成就,把社會的水準提高,把社會的秩序改善。而且真正能使文明進步的,就是把這個原則實踐出來。

 

在人類歷史上,不知有幾多民族國家,因為違犯了這個原則而遭毀滅。試觀古代的亞述、巴比倫、埃及、希臘、羅馬,以及現代的歐洲各國(我國歷代專制朝廷,以及民國以來的軍閥,及一切用人為工具以求達到一己權位之目的者)解放奴隸是現代文明的一大進步,這是無人能加以否認的。這種解放無非是要承認人在社會生活中不是工具,乃是目的。

 

殺嬰孩的事現在人都知道是不對的,亦日見減少,兒童應享的權利也日漸增加。童工在今日招人反對,且日近消滅。依基督教原則來解決兒童問題誠為兒童之福。

 

有許多地方,在今日仍把婦女視同財產。解放婦女也在乎基督教社會原理之得以實現。

 

美國公民學校制也是要把這原則實踐在教育上。富人的兒童與窮人的兒童同在一個學校上學。至少在名義上他們是享受同一權利。富人為教育納稅最多,商人極少,甚至不納。單從私人的利害方面看,國民教育很不合算。然而國民學校是好的,我們要增加,不要減少。因為這承認一個事實,即人是我們所知道的最高的社會價值。

 

從政治方面看,民主是最接近這原則的。雖說民主思想遭遇了各種形式的獨裁之打擊,然而我仍堅信民主思想是進步的。一切其他形式的政治都是退化的,終必歸於淘汰。任何形式的獨裁制都是為自身之滅亡播下種子。

 

從長遠計,唯一有效而且已經證明有效的社會原則,即基督教所主張的。把這個原則實踐於社會,必可消滅童工、苦力、失業(而且工作時間要日慚減少,工價要日漸加多)等類的罪惡,也要消滅勞工界不合衛生的狀況,增進他們的健康和安全。


我們今日所處的時代,在各種機械的設計上,有驚人的發展。這時代稱為機械時代。機械是隨汽力電力而來的。人用機械工作,效率較之手工時代要大的多,結果造成失業。所以機器成了失業的主要原因。這問題如何解決呢?

 

有三條路可走。一條路是殺盡一切失業的人,但為求社會認可這種行動,我們設法造成戰爭。另一條路是毀滅機器,回到手工業時代。第一條路對那些流血受死,在戰爭中作炮灰的人看來,是不能令他們滿意的。走第二條路的只有瘋子。我們不能拋棄一切科學家和工程學家天才的發明,自暴自棄。我們只有第三條路可走,即開始用各種科學的發明,來增加人類的福利。我們的經濟制度必得要以人的幸福,而非私人資本利潤的增加,為社會生活之目標。


我們的問題不再是生產問題。我們能生產一切我們所需要的。我們的問題是分配。(就生產落後的國家說,社會問題也有一部分是生產問題,然而在任何情形之下,「不患寡,而患不均」,也就是分配問題,仍為社會不得安定之一大原因。)

 

有許多人生活在富裕揮霍之中,同時又有許多人感覺缺乏,連日用所需亦嫌不足。造成這種情形只有一個原因,即不以人的幸福為社會生活的目標。我們無需為基督教辯護,因基督教不需要我們為它辯護。我們只需給它一個試行的機會,這也是我們的文明所需要的。除非我們的文明採用這個基督教為社會生活所定下的根本原則,不然,它的末日就要來臨。我們惟有承認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此外則無救法。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