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不但斷言有上帝,且亦有些肯定的說法,說明它所信的上帝是怎樣的上帝。唯物論視宇宙對人類以及人類幸福漠不關心,或懷抱中立態度。各種宗教把宇宙能力視為與人類為仇,或向人類懷惡意,為保安寧起見,提出各種人類當注意的辦法。
基督教不將宇宙視為原子偶然互相撞擊傾軋的場所,也不以為它仇視人類。 基督教相信在萬事萬物之中,有一位善良而以愛為性格的上帝。新約果然有這樣的話說:「上帝就是愛。」(約壹四:8)
但問題是:在事實上經驗起來,相信這樣一位上帝是否可能?世上一切惡事擺在我們眼前,不能不令人懷疑:那一位在萬事萬物之中主持的,能否具為一位有仁 愛的上帝。槐赫德(Whitehead)教授說得好,惡的問題是不能從理論方面求得解答的,因為它還沒有在實行的方面求得解答,不過是尚在求得解答的進程之中。這句話具是說得不錯。但由我們所有證據看來,如果我們堅持我們的信念,相信一位以愛為懷的上帝是有可能的。
但問題是:在事實上經驗起來,相信這樣一位上帝是否可能?世上一切惡事擺在我們眼前,不能不令人懷疑:那一位在萬事萬物之中主持的,能否具為一位有仁 愛的上帝。槐赫德(Whitehead)教授說得好,惡的問題是不能從理論方面求得解答的,因為它還沒有在實行的方面求得解答,不過是尚在求得解答的進程之中。這句話具是說得不錯。但由我們所有證據看來,如果我們堅持我們的信念,相信一位以愛為懷的上帝是有可能的。
馬竟塔士(Macintosh)教授曾經指明,宇宙對於惡的問題向它挑戰,是可以應付的,而且能使我們相信上帝的良善。宇宙遵循法律。我們不應當想望一個異樣的宇宙,因為如果宇宙不遵循法律,那麼,我們總不得由已往經驗中學習任何事。假如一年四季的迴圈,以及日以繼夜的運轉,全無規律,那麼,我們所住的地球,便成了一大混亂而使人無法安居樂享。然而自然界的工作進程,有時亦與人生大有危害。一種防備這種災禍,而又不致違反自然律之道,端在知覺之一事宜,包括對痛苦的知覺。然而知覺自身之發生,亦按定律,使不致有無謂的痛苦發生。為防備不致發生無謂的痛苦,又安排了思想力。科學藉著思想之利用,設置了許多避免痛苦的方法。然而我們有思想力的一個事實,又造成了錯誤思想的可能。為防備錯誤思想不使發生起見,又安排了注意力,有注意力,必須有意志力,意志力之存在,使得道德的惡事有時發生,然而連此種難居也有解救之道,即基督教所講的救法。連死亡亦可以藉著靈魂永遠不死的信仰得以勝過(Theolohy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因為有惡之存在,我們固難解釋上帝的品格,然而由這問題所引起的挑戰,都能拿宇宙的自身來加以解答,使我們相信上帝之善良,成為可能。「世界有惡,並非因此使我們無法相信上帝,相反的乃是要證明世界無法自足自給。上帝一定是有的。」(Nicholas Berdyaev in Christendom,Vol.I, No
.3, p.417)
正是因為有惡,必得要有一位善良的上帝。假如沒有善良的上帝,這樁事倒不成為問題。這宇宙簡直就是這麼一回事。正是因為我們要想把善良的上帝之存在,與惡的事實調和起來,於是才有了問題。
基督教自身乃是用代辦之道來解答這惡的問題。因為上帝是善良的,地為惡受苦。「只有藉著上帝自己受苦,不是那全能的上帝,乃是上帝在基督裏,在救贖主上帝裏,在有犧牲的愛的上帝裏受苦,才得由惡中解脫。道是基督教的本質。」(N.Berdyaev 同上p.422)
善之存在的事實,正如惡之存在的事實一樣大。而且縱令世界充滿惡事,有一事宜依然不改:曾由這世界出生過一個人,有如耶穌基督。
道德的惡若非可能,道德也沒有可能。假如人在組織上不能犯罪,那麼,他便成了自動的機器,不是有道德性的人。任何道德必須有自決。我們不能指責上帝,為何造成我們為有道德的人。我們決不願意受造而成自動的器物。
我們的宇宙,乃是個有道德性的宇宙。它擁認善良,反對罪惡。人因違反上帝的道德律毀壞他自己。我們能不顧道德的指導而自由行動故意破壞它,但我們不能逃避自由行動的後果。上帝將阻礙完成他計畫的事摧毀掃除,他必得這樣作,免得成就他的善。有憐憫的須得毀壞那無憐憫的,一位仁愛的上帝,必得也是一位公義的上帝。凡不公義的不能是愛。愛之所以為愛必得合乎公義。對於違反道德律所施之審判,不過是仁愛的另一種表現。在我們的國中,在過去的世代,造成了一種無法無天的社會機構。
它的經濟標語為:『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每個人都只顧自己,一切讓魔鬼掌權。將道德律置之不顧,反將這樣的事看作「好生意」。
上帝的審判臨到我們,因為我們違背了他的旨意和道德律。違背了這些,任何社會都不能存留。這些隨我們所採用的『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政策而來的災禍,並非說明上帝不良善,反說明上帝是善的,祂不准一個建立在私心和食慾之上的社會存留下去。
也許拿今日社會的景象與阿摩司所說的對照起來更為逼真。他說:「以色列人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他們的刑罰,因為他們為銀子賣了義人,為一雙鞋賣了窮人,他們見了窮人頭上所蒙的灰,也都垂涎。……我要拆毀過冬和過夏的房屋,象牙的房屋,也必毀滅。高大的房屋都歸無有。這是耶和華說的。」(阿摩司書二~三章)
「你們踐踏貧民,向他們勒索麥子,你們用鑿過的石頭建造房屋,卻不得住在其內,栽種美好的葡萄園,卻不得喝 所出的酒。」(阿摩司書五:11)
破壞那代表上帝旨意的道德律,報應必隨之而來。世上沒有一個民族或個人長久的毀滅道德,還能逃避後果的。
惡事總是自取滅亡,而且敗壞它自己的計畫。有貪心的個人或國家彼此爭戰,結果是把他們所爭取的利益都毀滅。一位法國牧師對於二次世界大戰這樣說:「事實上,這次戰爭就是上帝藉著人所作的惡事,使人自作自受,向世界施行審判。投炸彈的不是上帝,是我們自己。上帝只是讓罪結它自己的果子。」
惡事的自身是終要失敗的。一個不合道德律的經濟制度,必然結成經濟不景氣的果子。如果那些佔有生產工具的人唯利是圖,貪得無厭,那麼,工價要設法降落下去,或設法去雇用較少的人做同量的工。這種辦法只有失敗。因為這樣一來購買力要減少。而工廠老闆終於要被迫停工,因 為他所生產的貨物無法銷售。這不是那位老闆的貪心,把他自己工業生產的輪子封鎖起來嗎,宇宙的機構是適合道德的。上帝的審判不是武斷的,是循因果律的,如影之隨形,正如有日出必有日落一樣確定。那位貫乎萬有之中的上帝,一定要維護善良,毀壞惡事。我們作基督徒的,很有理由相信一位善良的上帝。那一位主持萬有的主,不容讓惡事,但求促進善良。萬有的中心不是惡。在歷史上,在個人生中,都有善的勢力與惡勢力鬥爭,而且常是善的方面佔優勢。
以上所講並不是說上帝與宇宙同一,二者全無分別。一個人作事,事乃人之行動,並非就是那人。照樣,上帝在自然界、在歷史中,所有的活動必須與上帝自己有所區別。上帝的本體與上帝的活動,兩下相互的關係有如原因與結果。二者並非同一,但二者有分不開的關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