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差會的角色︰宣教的架構


  福音若要傳到萬民地極,必須透過兩個架構來完成。當安提阿的信徒要向普世傳福音時,他們先建立了一個差傳基地——安提阿教會,一個負起在本地或近處見證的架構,繼而從這基地產生一個行動的架構——差會,負起跨越地域文化的使命。這隊人始自保羅、巴拿巴兩人(參徒十三1-3), 後來繼續從各教會征召宣教人力,如提摩太及路加等加入。他們每到一地便設立地方教會,是另一個差傳基地,也同時成為他們差傳行動的支援。到了《使徒行傳》 第二十章一至六節保羅的第三次行程,這布道團已在各處建立了不少教會,這些教會也差派人加入佈道團,不斷倍增了宣教的實力。這兩個架構循環不息,互助互 倚,成為完成大使命的兩股力量。
  亂 定之後,保羅請門徒來,勤勉他們,就辭別起行,往馬其頓去。走遍了那一帶地方,用許多話勸勉門徒,然後來到希臘,在那里住了三個月,將要坐船往敘利亞去, 猶太人設計要害他,他就定意從馬其頓回去。同他到亞細亞去的,有庇哩亞人畢羅斯的兒子所巴特,帖撒羅尼迦人亞里遠古和西公都,還有特庇人該猶,並提摩太, 又有亞細亞人推基古和特羅非摩。這些人先走,在特羅亞等候我們。過了除酵的日子,我們從腓立比開船,五天到了特羅亞,和他們相會,在那里住了七天。
  一、宣教的動靜架構
  《使徒行傳》第二十章到六節記載了不同的地名人名。
  (第一類是地名,代表靜的架構
  當中提到的七到八個省名及城名,包括了馬其頓、亞細亞、希臘、敘利亞、特羅亞和庇哩亞等,這些地方均設立了教會。例如馬其頓有三家出名的教會,設立在腓立比城、帖撒羅尼迦城和庇哩亞城;希臘也有兩家出名的教會——雅 典和哥林多教會;在亞細亞省亦有以弗所教會等。這些地方教會可稱為靜的架構,因為他們的信徒不能像保羅一樣流動傳福音,他們有家庭的責任、職業的限制,他 們是一個在本地見證的團體。但這亦不是說他們靜而不動,乃是指他們因受各方限制而留在一個地方事奉主,在本地傳福音,也支援外地的工作。
  (第二類是人名,代表動的團體
  地方教會既受限制不能動,便需要動的人到處去傳福音,建立教會。經文中提到的宣教士包括保羅(安提阿教會)、所巴特(庇哩亞教會)、亞里達古和西公都(帖撒羅尼迦教會)、該猶(特庇教會)、提摩太(路司得教會)、推基古和特羅非摩(以弗所教會),還有作者路加(可能是以弗所教會)
  二、動靜架構的合作
  這兩個團體如何彼此合作互相幫助?保羅寫信給腓立比教會說︰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腓一5)原文中你們兩字,應譯作你與我,是指地方教會和差傳團體,雙方搭配成為整體,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保羅常去探望腓立比教會,建立他們,寫信勉勵他們,將海外的異象與他們分享。而腓立比教會用金錢及禱告支持保羅的差傳團體,並接待路過的宣教士和繼續供應人力。
  三、被忽略的架構
   華人教會一向很看重建立地方性的教會,但卻不看重建立一個強健的差會。華人教會需要看到這個急切需要,華人教會應在各地建立中國差會,就如從前西方教會 建立差會,來到我們當中傳福音一樣。上帝的心意是要萬人得救,因此他在我們當中要揀選人成為流動的一群,像保羅一樣將福音帶給遠方的民族。既然上帝已為華 人教會預備了人力、物力,又顯明異象,那麼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建立及加強華人差會,計劃自己培訓宣教士加入差傳團體的陣容,成為一道強而有力的洪流,為主工 作!
  教會歷史給我們一個教訓,基督教宣教差傳遠比天主教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遲遲沒有設立差會。歷史學家拉圖雷特(K.  S.  Latourette)曾說︰基督教在宣教事工上比天主教遲緩的原因,是基督教缺少了宣教的媒介和架構。天主教早在一千年前已經派修道院的修道士,到不同的地方傳福音。而基督教雖然想接觸未信的世界,卻苦無工具。沒有差會,就是沒有工具。基督教後來才發現差會的重要性,因此開始組織差會。就如貴歐利(Gregory)請奧古斯丁(Augustine)組織差會,將福音傳到英國(United  Kingdom),建立了英國教會;當英國人預備到中國傳福音時,他們在英國亦組成了倫敦差會,羅伯特馬禮遜(Robert  Morrison)、戴德生(Hudson  Taylor)等就是這樣被差到中國傳福音的。
  在二十一世紀,普世傳福音的工作應由誰來承擔?是否單靠西方的宣教士?拉爾夫溫特博士(Dr.  Ralph  Winter)說︰將有很多新興的國家起來參與普世福音工作,這是九十年代的差傳路向。現在印度至少有五十家差傳機構,非洲也有一家差會差派了五百個宣教士出去。 溫特 博士相信,第三世界的宣教士人數將會超過西方宣教士。
  華人教會應思想,在未來數年,會有多少華人出來參與普世差傳大業?他們如何被差派出去?
  四、兩種架構互助配搭合作
  ()拒絕作獨行俠
  有一類宣教士可稱為獨行俠宣 教士,他們有很崇高獨特的理想,也有很專一的心志,他們不想被差會或教會轄制,也不想向人籌募經費,更不想在一個大組織裡向上級呈報。在他看來,屬靈人只 講異象與信心,只要清楚是主的帶領,便應毅然前往,不必考慮徵求太多人的意思,為了福音他們甘心擺上一切為主受苦。獨行俠宣教士的心志是可嘉的,但在人際 關係上卻常帶來問題,而且事工的方向容易動搖,故容易導致受傷或兩敗俱傷。
   有些教會則是獨行俠的教會,她一切宣教工作,都要自己管理及控制,因此教會也成了差會,不鼓勵信徒參與教會外的宣教組織。這種情形多發生在較大的教會, 他們甚至有能力請一位宣教牧者,也能自己全力支持及差派宣教士,不過這些獨行俠教會需要面對不少問題,例如堂會與工場的需要不斷產生緊張的拉力,畢竟一家 教會的人力及資源有限,難以兼顧教會及宣教工場兩方面的需要與問題,如一個工場尚可應付得來,但發展多個工場就分身乏術了。
  差會的成立與行事也會出現獨行俠。日本有一百二十家差會,其中超過六十家差會的宣教士少於十位,更有三分之一是少於兩位。這樣的差會浪費及重複了很多人力資源,不是好管家。華人差會也有很多獨行俠的組織,實在需要重估存在的價值及合並的可能性。
   有些差會獨斷獨行,不把教會看在眼裡,沒有好好交代宣教工場的發展及宣教士的情形,以公司老板的方式管理宣教士,而忽略了牧養帶領,又攔阻教會對宣教士 進一步的的支援。差會應接受教會的看管,應向教會負責,應有清楚的教會觀,差會服事的對象不單是工場及宣教士,更是要作教會的僕人。聖經給我們看到差會的 演變過程及三者之間互倚互助之關系,三者不能獨自有效地完成主的使命,三者的息息相關正是三股合成的繩子,能更堅強有力地負起普世救靈的大業。
  ()差會架構的演變
  保羅時代差會的演變有三個過程。保羅、巴拿巴出來作宣教士是教會整體得聖靈的感動而產生的回應行動,因此,宣教士是堂會的延伸、是教會的天使,而堂會是宣教士的後勤及支援(參第一階)

可是當宣教士上工場後,一家堂會所給的支援及人力的供應便受了限制,除非宣教士不發展事工,不然一定要從四面八方加強支援,這也能把一些未參與的堂會帶上宣教事奉之路(參第二階)

宣 教士的人數增多,工場的數目及需要也相繼增加,再加上很多不同背景的教會參與,這些從縱橫交錯的合作及配搭,變成了復雜的行政架構,宣教士的指派及福音事 工的發展成了差會主要的功能,而宣教士的母會也成了禱告支援及關懷的角色,又在教會中不斷培養宣教士及差派出去加強外面團體的事奉(參第三階)
  保羅差會演變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教會產生宣教士(參徒十三1-3)
  第二階︰宣教士徵召其他宣教士(參徒十三至十六章)
  第三階︰宣教士組成差會(參徒十八227,十九22,二十1-4;腓二5;西一7)
  ()兩種架構互助合作
  《腓立比書》給我們看到教會與差會及宣教士的密切關系。
  上帝透過教會去完成他的心意及普世的拯救計劃,教會是主角,而眾宣教士及差會皆是教會的手,代表教會伸向未得之地及未得之民,因此教會及宣教士是教會的一部分,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需要密切合作才能完成主的大使命。
  教會、差會與宣教士是三股合成的繩子,合作則強,分開則弱。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